close
題目:Insertion and Connection置入與連接


■ 說明

經過第一階段基本測量工作及空間體驗,同學已經將各組老師所指定之建築入口門廳,進行詳細的測繪,並且以基地實際的尺寸轉化成相對比例的圖像。接下來的建築設計練習,將藉著各位手上近似準確的基地基本資料,作為本階段建築設計的起始點。



■練習重點

首先,本階段的練習重點,嘗試由學生對於原空間使用的觀察與體驗、分析、繪製示意圖。其次,再藉由分析圖,表達其對原空間佈局中之設計意念的理解。學生可引用、取代或其它可能之運用,進行或激發其對空間議題的想像。

一、量化分析圖

將各基地所繪製的平面、立面、以及剖面有關建築主要構造(基礎、柱、梁、牆、樓板、屋頂)及建築主要元素(詳第一階段做業內容之第三項)量化,以Diagram的方式呈現相對之比例關係。簡言之,為了讓同學易於操作,列出如下項目:(請詳參考圖例)

1、 結構(STRUCTURE)

2、 自然採光(NATURAL LIGHT)

3、 量體(MASSING)

4、 平面對剖面或立面關係(PLAN TO SECTION OR ELEVATION)

5、 動線對使用空間(CIRCULATION TO USE SPACE)

6、 單元對整體(UNIT TO WHOLE)

7、 重複單元對獨特個體的關係(REPETITIVE TO UNIQUE)

8、 對稱與平衡 (SYMMETRY AND BALANCE)

9、 幾何(GEOMETRY)

10、加成與減成(ADDITIVE AND SUBTRACTIIVE)

11、層級關係(HIERARCHY)

12、將構成意念之分析總結成主要構想圖(PARTI)

二、量化分析圖的閱讀與再詮釋

由設計者嘗試學習,如何從基地的空間體驗到圖像轉化之間,透過分析圖的製作,重新再閱讀基地原空間的構成;分析圖像的篩選,重新檢驗空間構成元素的本質。經由不同的設計者理解、閱讀這些圖像對於空間構想的「組織化」、「秩序的建立」、「創作意念的表達」進而提出與原空間不同的、新的詮釋。

三、經由現地空間的體驗及理性的量化過程,同學逐漸熟悉各基地建築的本質及特色(如比例、模距、空間結構等)後,那麼再進一步的建築設計思考的重點在檢討基地現況的問題與潛力,嘗試尋找或定義一至三項「建築元素」,來改善現況或開發基地新的機會。(由各組指導老師決定)。



四、基地新的空間議題可以下列各項作為設計思考、發想之參考。

(一)、Events 事件/活動的引入

(二)、Articulation 空間轉折與銜接

(三)、Spatial Experience 空間經驗

(四)、Form 建築形式之轉化

(五)、Construction: Material and methods構造材料及工法



■ 作業內容與練習

一、模型:全組及個人(比例由各組自訂)

二、圖面:

(一)量化分析圖 (分析圖之數量及比例由各組自訂)

(二)平面、立面、剖面以及透視圖(比例由各組自訂) 。

三、建築元素:構造與材料。(表現方式由各組自訂)





■ 參考書目

1. Baker﹐Geoffrey H﹐LE CORBUSIER:AN ANALYSIS OF FORM﹐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Interior Design﹐Brighton Polytechnic﹐六合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十月初版

2. Antoniades Anthony C﹒Poetics of Architecture:Theory of Design﹐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1992

3. Ching Francis D﹒K﹒ A Visual Dictionary of Architecture﹐John Wiley & Son﹐Inc﹒﹐1995

4. Crowe﹐Norman Nature and the Idea of a Man-made World﹐The MIT Press﹐1997

5. Ching Francis D﹒K﹒ Architecture:Form﹐Space & Order﹐ Van Nostrand Reinhold﹐New York﹐1979

6. Roger H﹒Clark﹐Michael Pause PRECEDENTS IN ARCHITECTURE﹐建築典例----構形意念之分析與運用﹐尚林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六日初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m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